close
上帝不是存在的。
不說那些 "上帝如果存在,世界怎會有這麼多邪惡的事" 那些廢話。
尼采說"上帝已死",絕對不是反基督教,而是要說人類已經不能透過上帝去獲取心靈的滿足。
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殺了上帝,造成虛無主義,改由人類的理性主宰。
尼采批判的是那種,人們用所謂的"上帝"來為自己定下道德標準,而不承認 其實所謂的"上帝"是自己認為的 那個"上帝" ,
不去承認人謀殺了上帝,不承認那善良旳光輝是人所發出的。
上帝不是 "不存在",祂只是 不是"存在的"。
上帝正如所有理想主義,都是完美同時"不切實際"。上帝如同美好溫暖的陽光、確實存在,但被照耀的因為是人,所以必有影。
人的影早已掂污、殺死了上帝,我們卻不承認,只製造出、活在上帝影子下,不承認自己能控制人性,以上帝作擋箭牌。
所以尼采說我們要成為"超人"。基督教正如理想是正確的,但是否人類所想的"存在"?我不敢苟同。
(以上來自某次回答"上帝存在嗎?"的胡言亂語。)
我認為世界上"真正的人"是非常少的,人沒有人的自覺性就不是"真正的人",只是稱為人的動物。
像沉默的羔羊中,能聽到羔羊的哭聲的女主角 史達琳,和優雅吃人魔漢尼拔,這樣說吧漢尼拔不是人、是一隻知道自己是"動物"的"動物", 史達琳也殺過人但她有感情、悲傷,因為不論是"真正的人"或"動物",她心裡所殺的都是人。
而世界上大部分所謂"人",不過是不知道自己是動物的動物,以及自以為是人的"人"。
這裡的"不是人",不是指禽獸不如,是指作為人要有身為人的自覺。所謂的神已經不過是人類創造的影子一個,所謂的魔鬼也不過被歸類成人性,那些自以為人的"人",何不承認自己已殺了神,重新認識、相信自己,做回一個真正的人?
神,對於我來說是什麼呢?
我可以明白我有罪,但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救贖。
我可以明白人想到天堂,但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以為非入天堂不可。
常被傳福音,劈頭一句就是"你死後想進天堂還是地獄?",先不說它類似威脅的成份,令我更討厭的是他們使用句子的方式,好像不會有人選地獄似的。
有人認為信仰能使人行善積德,所以是好的,但住住本末倒置,因為可以行善積德就叫人去信了。
行善積德的話一定要有信仰才可以行善積德麼?應該了解不同信仰,自己真的認同才去信,是真的信才去信,並不是以"只要行善積德"的態度去信。
正如一個人做善良的行為、行善積德,那只是他的行為善良,並不證不是偽善。
我們要的是發自內心,而不是用行善積德作條件。正如天堂被人認為是好的,但有真正想過那是什麼好,那好是你想要的好麼?
半杯水的哲學,既然可以看還有半杯水,那不可看沒有半杯水麼。陽光與影子,面向陽光是樂觀,面向影子是悲觀,悲觀不行麼。
陽光太耀眼令人盲目,在黑暗反而能感覺更清楚,更重要的是人往往假定每個人也想要快樂,便以快樂作標準來叫人面向陽光、擁抱光明、相信神。
對此我覺得這種想法有點普遍得可笑。
比起光明我更想要黑暗,曾經看過一句"魔鬼只會說謊,除非真相更加傷人。"但若果魔鬼能告訴我真相,傷人又何防。
到底是要人類永恆的悲劇,知道自己無知,永遠地追求 追求不了的東西,自由的詛咒;還是要人類美麗的結局,內心自以為全知,不求什麼 隨遇而安,自在的幸福?
人在神性和獸性中徘徊,到底何時才能自覺自己是人?
有時候我無法解釋以上的一堆東西,去說明我無法"信神"的原因,我只能用一個看來很悲觀的結論回答: 我不要天堂或地獄,我不求死亡只望毀滅,寧願相信死後是虛無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